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報告導讀
4月13日國常會召開,重點部署促消費、穩外貿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工作。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其一,多措并舉促消費,培育壯大“智慧+”消費,增加汽車限購城市增量指標,推動品牌品質消費進農村,引入社會資本促進醫療健康、養老和托育。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其二,在出口退稅和出口便利化進一步促進外貿。其三,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降準箭在弦上,推動信用擴張,銀行降低撥備,騰挪更多資金投入信貸。除降準外,我們提示仍有降息可能。
一、“智慧+”消費是消費相關產業的基礎再造
國常會提出,“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服務等智慧+消費”。我們認為,“智慧+”消費是消費相關產業的基礎再造,比“互聯網+”和“智能+”更進一步,是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應用方向,需要互聯網、物聯網、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持續賦能。一方面,發展壯大“智慧+”零售,加速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等新型零售業態落地;另一方面,大力推動“智慧+”服務,促進服務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豐富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辦公、智慧文教體娛等服務消費場景。國常會通稿中提到,“推進消費平臺健康持續發展”,我們認為,互聯網平臺是推動“智慧+”消費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有利于促進汽車等重點領域消費
國常會提出“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碑斍?,我國對汽車限購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深圳、石家莊和海南,這些區域前期被壓制的需求將在獲得增量指標后得到部分滿足。我們判斷,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有望提升,助力Q2消費復蘇。我國汽車類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左右,從千人保有量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紤]人口密度、交通擁堵情況、環保政策等,我們預計汽車限購松綁在不同城市會有不同的節奏和側重。綜合看,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有利于促進汽車及其后端等大宗消費。
三、推動品牌品質消費進農村,替代原有假冒低劣產品
國常會指出“引導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臺等向農村延伸,推動品牌品質消費進農村,依法懲治假冒偽劣等行為”,我們認為推動優質消費品下鄉,有助于推動農村品質消費升級,或將成為提振我國消費新動力。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1%(同期城鎮為12.5%),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同期城鎮為8.2%),在同期支出增速差異不大的情況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顯著高于城鎮居民,雖然當前農村在整體消費能力上仍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但農村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推動品牌品質消費進農村,豐富農村優質消費供給,不僅有助于促進農村消費潛力加快釋放、加速農民消費提檔升級,也將成為提振我國消費的新著力點、持續促進消費品市場城鄉結構優化,是推動形成強大內需市場的重要抓手。
四、引入社會資本促進醫療健康、養老和托育
會議指出,要“促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消費,支持社會力量補服務供給短板”。我們認為,在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需要降低育兒成本提升人口出生率的大背景下,居民對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消費需求規模和質量要求大幅提升,這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礎,需要加快擴大相關領域的優質供給。我們認為,結合產業數字化趨勢,發展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托育,提升其效率和服務質量,將帶來巨大產業發展機遇。引入社會資本有助于加快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產業的供給擴張、促進競爭提升質量和效率,但需要在兼顧監管的同時,重點解決好牌照難的問題。
五、在出口退稅和出口便利化進一步促進外貿
考慮我國外貿領域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平衡因素較多,2022年1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外發57號文《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出臺了十五項有針對性的穩外貿措施,要求挖掘出口潛力、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并保市場主體穩訂單。3月疫情擴散,疫情沖擊及其次生傷害可能進一步施壓外貿部門,對此本次國常會新增三項措施,旨在通過出口退稅和出口便利化進一步促進外貿:1)允許加工貿易企業在實行出口產品征退稅率一致政策后應退未退的稅額,轉入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2)要求加快退稅進度;3)提高出口貨物退運通過效率。我們認為,增加退稅和抵扣重在呵護外貿企業現金流,提高出口貨物退運通過效率則有助于加快貨物運轉提升效益。此外我們提示,穩外貿有助于穩就業和穩增長,穩外貿政策呵護下,有助于維持出口景氣,一季度出口韌性背后是外貿經營主體和制造業投資積極增長,前者有利于保市場主體穩就業,后者是發揮中國供給優勢促進出口部門永久性替代,促進制造業投資穩增長。
六、降準箭在弦上,推動信用擴張
我們在前期報告《疫情演繹下寬貨幣和寬信用趨勢如何》中提出觀測降準的三大前瞻性信號,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國常會釋放降準信號”。本次國常會提出“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命中我們此前判斷,我們認為降準將于近期落地進一步推動信用擴張。寬信用的載體重點關注制造業、地產、基建等方向,制造業重心在強鏈補鏈及產業基礎再造尤其是產業新能源化;地產領域重心在城市更新,是今年地產強變量也是市場重大預期差,預計全年對地產投資增速貢獻7%-8%;基建領域重心在2022年地方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加碼、節奏前置。除降準外,我們進一步提示仍有降息可能,本月和下月的MLF續作日,即4月15日至5月16日時間區間內,均是降息窗口。
七、銀行降低撥備,緩解資本充足率壓力擴大信貸投放
會議決定“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率”,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各項貸款余額x 100%,對其的最新監管要求是2018年3月初,媒體報道銀監會印發《關于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將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并提出各級監管部門在上述調整區間范圍內,按照同質同類、一行一策原則,明確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截至2021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整體貸款撥備率為3.4%,總體較為充足。我們認為,由于撥備的計提計入當期損益,因此國常會提出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率,可通過改善利潤的方式進而緩解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壓力,有助于促進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本次針對“大型銀行”一定程度上源自大行本身撥備水平較高,而中小銀行也可通過專項債等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政策意在緩解資本壓力,從銀行主體行為的角度提高其信貸投放能力及意愿,配合寬信用政策發力。
風險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預期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