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事件
2022年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1%。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
觀點
國常會預告“適時降準”,降準快速落地符合預期:在2022年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到“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通過復盤2019年以來國常會上關于貨幣政策的表述,可以發現其針對降準的預告較多,而降息的則較少,且多數能夠快速落地。
降準出于何種考慮:在國內聚集性疫情爆發,且集中于大型城市的背景下,投資、消費和出口各環節均受到阻塞,降準能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2022年1月,MLF利率下調,但2月的信貸和社融數據表現仍然疲弱,說明當前“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存在阻滯,而降準能夠釋放長期資金,令銀行的負債成本下降,至少短期來看,央行的目標將主要為“寬信用”。該點可以體現在如下表述中得以體現:(1)在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孫國峰司長在回答“貨幣政策在穩增長方面如何發力”這一問題時,說到“在價格上,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降準給了報價行通過壓縮加點方式來調降LPR的空間。(2)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和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也是一個暢通信貸投放的方法。(3)此次降準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此外,基于我們對于2022年CPI低位運行,PPI穩步下行的判斷,通脹不構成對貨幣政策的掣肘。
后續是否有降息空間:在此我們分別對LPR和MLF利率的調降可能性進行分析。(1)4月20日公布的1年期LPR存在較大的下調可能性。首先,孫司長講話中提及了“發揮LPR報價改革效能”,且2021年12月降準后,當月1年期LPR下調了5BP,我們認為此次降準也能夠給LPR提供下調5BP的空間。至于5年期LPR是否會出現下調,則與房地產政策息息相關。3月以來,全國已經有100多個城市的銀行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經營情況,自主下調了房貸利率,主要是銀行層面的下調,而央行在金融數據統計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2022年3月的30大中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積未見明顯提升,我們預計與“清零政策”下活動范圍的受限有關,當前,進一步降低利率不是能夠提振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2)今天(2022年4月15日)開展的MLF操作并未下調利率,我們認為即使在美聯儲加息和中美利差倒掛的背景下,“穩增長”仍然是主要矛盾點,貨幣政策存在寬松的可能性。此外,我們在上文中也提及當前“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的困境,因此下調MLF利率在貨幣政策工具箱中,但當前處于“預備役”地位,若經濟數據不能夠有效提振,則“寬貨幣”仍然是一條可供選擇的路徑。
債券市場將如何演繹:2022年3月底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呈現震蕩下行走勢,說明市場已經隱含了一定的寬松預期,收益率的進一步下行或許需要力度更強的寬松政策。但是,對于“弱經濟”的預期仍然占據上風,我們預計在“寬信用”未見起色的情況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頂部區間在2.9%-3.0%。
風險提示:變種病毒超預期傳播;經濟增速不及預期;政策調整幅度超預期。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